一、黄水疮是由什么引起的
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,欲称黄水疮,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,其特征为丘疹、水疱或脓包,易破溃后成脓痂、系接触传染,蔓延迅速,可在儿童中流行。
夏秋季节,气候炎热,湿热交蒸,暑湿热海客于肌肤.以至气机不畅、汗液疏泄障碍,湿热毒邪壅遏,熏蒸肌肤而成;若小儿机体虚弱,肌肤娇嫩,腠理不固,汗多湿重,调护不当,暑湿毒邪侵袭,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。反复发作者,湿热邪毒久羁,可致脾虚失运。
非大疱性脓疱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,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,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粘附、侵入并导致感染。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,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,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,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,造成表皮细胞间粘附丧失,细胞松解,大疱形成。
二、黄水疮有哪些表现特征
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,多见于2~7岁儿童。两型的临床表现分别如下:
1. 大疱性脓疱疮
好发于面部、四肢等暴露部位。初起为散在的水疱,1~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,疱液由清亮变浑浊,脓液沉积于疱底部,呈半月形积脓现象,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。疱壁薄而松弛,破溃后显露糜烂面,干燥后结黄色脓痂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,排列呈环状,称为环状脓疱疮。患者自觉瘙痒,一般无全身症状。
2. 非大疱性脓疱疮
好发于颜面、口周、鼻孔周围、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。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,迅速转变为脓疱,周围有明显红晕。脓疱破后,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,痂不断向四周扩张,可相互融合。自觉瘙痒,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,发生新的皮疹。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,不留瘢痕。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,发热等。
三、黄水疮应该怎样治疗
脓液、脓痂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脓疱形成,疱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、纤维蛋白和球菌。
根据典型临床表现,诊断不难。必要时完善脓液细菌培养、组织病理检查等帮助确诊。应与丘疹性荨麻疹、水痘等相鉴别。
1. 系统治疗
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、淋巴结炎者,系统应用敏感抗生素,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。
2. 局部治疗
水疱或脓疱局部消毒后抽吸疱液,外涂新霉素软膏、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软膏等。
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皮肤清洁。患者应适当隔离,患者接触过的衣服、毛巾、用具等,应予消毒。
3. 内治法
(一)暑湿热蕴脓疱密集,色黄,周围绕以红晕,糜烂面鲜红;伴有口干,便干,小便黄;舌红,苔黄腻,脉濡滑数。,
辨证分析:夏令暑湿热邪熏蒸,蕴结于肌肤,故见脓疱密集,色黄,周围绕以红晕,糜烂面鲜红;暑为阳邪,伤津耗液,则口干,便干,小便黄;舌红、苔黄腻、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。
治法:清暑利湿解毒。
方药:清暑汤加减。热重烦躁者,加黄连、山栀等以清热除烦;大便于结者,加生大黄以褐偷既取?/p>
(二)脾虚湿蕴脓疱稀疏,色淡白或淡黄,糜烂面淡红;伴有食纳少,大便溏薄;舌淡,苔薄微腻,脉濡细。
辨证分析:脾虚失运,湿热内生,熏蒸肌肤,故见脓疱稀疏,色淡白或淡黄,糜烂面淡红;脾虚失运,则食纳少,大便溏薄;舌淡,苔薄微腻,脉濡细,为脾虚湿蕴之象。
治法:健脾渗湿。
方药:参苓白术散加减。食滞不化者,加槟榔、焦三仙以化气行滞。
四、黄水疮应该怎样预防
1、黄水疮发生后,通常会出现疮口流水,因为流出的水中含有细菌,所以水流到哪里就会感染到哪里,要预防黄水疮,我们平时要养成讲卫生,勤洗澡,勤剪指甲,勤理发的好习惯。
2、黄水疮发生后,我们可以先用盐水棉球或棉签把患部清洗干净,然后取一包呋喃西林粉,倒出一部分在一个干净的小容器中,然后在小容器中再加些香油,把香油和呋喃西林粉混合均匀,调成糊状,要调得不稀不稠,太稀了水容易流走,太稠了,水不容易沾住。
3、用棉签或棉球把调好的呋喃西林粉涂在患有黄水疮的部位,涂抹药物的时候要均匀,稍微要多涂一些,不用包扎,暴露在外,没有用完的呋喃西林粉放在那里,下次再用,最好密闭保存。
4、下次再换药的时候,不用清洗,直接将上次调好的呋喃西林粉涂抹在上次涂药的部位,就这样连续几次用药后,黄水疮就会结痂,患处就会慢慢愈合。
5、如果我们身上出现黄水疮的部位比较多,可以在涂抹药物的同时注射一些消炎针剂,严重的人还可输液治疗,如果黄水疮的部位瘙痒十分严重,可以在呋喃西林粉中加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。
6、如果涂药部位的黄水疮结痂后,我们要等痂自然脱落,不能强行撕扯,因为焦痂自然脱落一般不会留下疤痕,如果强行撕扯,很可能留下疤痕,影响美观。
原标题:黄水疮的病因黄水疮的注意事项